移动支付安全调查:8%受访者在网络诈骗中遭遇经济受损

小刘

中国银联2月1日发布的《2020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》显示,2020年,网络诈骗情况有所好转,遭遇到经济损失的人群较2019年下降;98%的受访者将移动支付视为其最常用的支付方式,较2019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,每日三付是2020年移动支付的平均水平,95后是高频支付的主力军。

移动支付安全调查:8%受访者在网络诈骗中遭遇经济受损
(图侵删)

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要求,中国银联联合17家商业银行及支付机构,于2020年9月启动调查,旨在跟踪公众移动支付水平及行为习惯,关注疫情期间消费者支付行为习惯的变化,挖掘受损用户高风险行为表现,分析典型网络欺诈手段,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.5万份。

调查显示,今年仅8%的受访者遭遇了在网络诈骗中经济受损的状况。相较2019年减少4个百分点。但有四分之三的民众表示收到过诈骗信息,其中八成来自短信渠道。同时,不法分子对不同人群实施精准诈骗行为值得公众重点防范,例如:未婚女性,尤其是90后、00后群体遭遇较多购物类诈骗,主要表现为虚构优惠、客服退款、虚假网店等方式。新一线城市人群、80后、90后的未婚男性,职业以企业主、网店微商店主则遭遇较多钓鱼、木马病毒类诈骗与二维码代收款、刷单、处理交通违章、高额透支、虚构险情类骗局。公司职员、企业主、以及老年人更多遭遇仿冒公检法等身份类诈骗威胁。

同时,以“杀猪盘”“跑分”为首的新型犯罪持续高发,呈现出群众反映强烈、被骗金额数额巨大的特点。其中,接近六成参与网络博彩的人遭受了经济损失,且受损金额较大,平均损失金额超过2500元。而参与“跑分”的二维码出借者多为家庭主妇、农民,学生,超过六成遭受损失,平均损失金额超过1000 元。

调查显示,大多数人认为其安全防范措施相对薄弱,特别是高龄与低收入群体使用的支付验证方式种类单一、不安全移动支付行为偏多,如“所有支付密码都相同”和“连接公共Wifi的状态下支付”的风险问题表现较为突出。同时,报告显示用户对风险的认知更多放在支付交易验证环节,约七成人群会在转账时核验收款人信息,超过六成人群会关注每一笔交易的提示,但是其他安全操作关注不足,如设置复杂交易密码、设置每笔交易上限、仔细阅读交易环节的安全提示等有效措施的用户占比仅不足四成。

(本文来自澎湃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澎湃新闻”APP)

新加坡防长呼吁中美接触对话:缺乏沟通如同F1车手蒙眼赛车

想睡个好觉?点这里!

从新通道看成渝地区建设之路

国家发改委:当前我国工农业生产供应足,CPI呈现前高后低

昆明一月子中心疑装修致多名婴儿住院?官方:涉事房屋已封闭

南山控股:子公司2.5亿元参投并购基金,已完成首个工业园项目收购

不仅是拍照!华为P40系列全新录制功能强势来袭

「收盘」A股震荡收跌,两市成交额连续三个交易日破万亿元

身高1米7,体重仅58斤,但仍拒绝进食!原来竟是这种病

杭台高铁进入竣工验收阶段,年底前具备开通运营条件

深化改革探索方向: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、建立全国统一人口管理制度

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跑

移动支付安全调查:8%受访者在网络诈骗中遭遇经济受损的相关内容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帕克网络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